广东婚嫁之趣_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专题数据库

广东婚嫁之趣

2024-11-22 15:08:04  浏览:183  作者:管理员
同样是轿,还有一种名叫“花轿”的,这才是真正供人乘坐的;只不过,按风俗习惯规定,花轿非喜事不抬,迎亲时也只许让新娘乘坐的。据说,仑头村“有女初成长”,到了十六岁、...

同样是轿,还有一种名叫“花轿”的,这才是真正供人乘坐的;只不过,按风俗习惯规定,花轿非喜事不抬,迎亲时也只许让新娘乘坐的。

据说,仑头村“有女初成长”,到了十六岁、最迟十八岁,就要去嫁人,有钱人家更早嫁;否则,二十岁就成为“老女”一无人肯要、 嫁不出去,且受人非议、鄙视了。

然而解放前,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盲婚哑嫁的现象,仑头村也不例外。

当时,仑头村的未婚少女,她们的婚姻仍然受父母之命主宰。婚前过礼(即男家送来礼饼和礼金)时,她的父母亲会提前故意让她到对面海的官洲或别的更远的地方干活,好些日子不能回家;别说她根本不知道就要出嫁,甚至连自己将来的男人属猪还是属牛的也不知道,见面的缘份就更不用说了。

image.png

出嫁前,她的母亲突然诈佯肚痛或病倒,反正整天卧床不起,死活也要女儿在身边侍从,并依照她的意思去嫁人,她才肯下床;不然的话,女儿不孝,家无宁日。

到了嫁娶之日,男方抬着花轿,还有挑灯笼和吹吹打打的乐队,一路奏着迎亲曲到女方接娶新娘。当男方的娶亲队伍来到女家时,女方的父亲首先令所有在家的媳妇面向屋内,不准朝外,他才走出自家门外向天地撒散带水的白米,表示“嫁出的女儿如泼出的水”再也收不回来的了。而他的女儿则已梳装打扮、穿着“大装”做新娘,拜门后便由侍姐背起,在聘请而来的一位近身姐的阳伞之下,送进花轿里。接着,花轿由指定的后生仔担抬热热闹闹而去;先要跪拜本村的三门始祖祠庙,又要风风光光的穿街过巷,然后告别众乡亲。

离开村庄的时候,新郎要马上折下一枝“龙眼",俗称拗花,新娘则一路哭哭啼啼、念念有词地直抵达男家为止。到了那时候,新娘的双眼简直哭得像熟了的桃子一样.....女性的悲哀就不言而喻了。

庆幸解放后,仑头村人的思想解放了,男女也平等了,这种盲婚哑嫁的现象已经随之绝迹,已由自由恋爱、结婚所代替。

当今,仑头村人不但移风易俗,新事物新风尚层出不穷。比如,在民间传统的中秋节,他们除了举行传统的庆祝外,还举办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的茶话会,由村、社福利金拨出资金发给每位长者一定的节日慰问金和一些月饼及水果。同时,由专职人员向老人家们讲解保健常识,使仑头村的人均寿命率逐年有所提高。

在党总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仑头村共青团组织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在节假日里,常举办运动会和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使充满活力的年青人更加朝气蓬勃,也令古朴的仑头村貌焕然一新、 熠熠生辉。

上一篇:纳征禁忌

下一篇:问名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