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本地区有优久的历史,在明末清初,双城、宾州、巴彦、拉林等地就有此项活动。至民国时期,已遍及各县城及所有小城镇。每到元宵节(也叫灯花节、上元节),城镇的临街买卖店铺门前都挂有各式各样的纸糊彩灯,供人观赏。古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晚间还有秧歌队手执各式纸灯,沿街扭舞,观者如潮,十分热闹。有些县城还有舞龙灯,十几人耍一条长龙(龙腹内点燃蜡烛),动作协调,舞姿优美,男女老少,沿街围看,甚为壮观。在农村家家户户在院内坚起灯笼杆,顶端高挑红灯,通宵长明,以示吉样。有的地方,还把糠麸、稻壳等拌上柴油点燃,沿街撤放,形如焰火,光彩夺目,叫作撤路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灯节的习俗沿袭下来,各县城还借此时机,举行秧歌比赛.机关,企业、商店的门前挂灯,发展为各式电灯。
八十后代以来,各县城楼房栉比林立,元宵灯节的活动,也有所发展,临街的机关单位,装饰上多种图案的五彩电灯,门前挂上大红纱灯。秧歌队的彩车上扎有大型前导灯,形态各异。在元宵节期间各县文化馆都举办三到五天的灯赛活动。参赛者百人至几百人,制作各种彩灯参加比赛。灯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改革与创新,种类繁多,技巧高超,其中有各类纱灯、官灯、转灯、走马灯、卫星灯、孔雀灯、荷花灯,也有动物昆虫灯(牛、羊、象、鱼、蝴蝶等) ,还有故事灯,如《孙悟空过火焰山》《喜庆丰收》《百花盛开》《红楼二尤》等。灯赛也是一种展览活动,百灯高悬,各显丰姿,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参观者涌跃,人山人海,争先观赏。
元宵灯节时,各地还有焰火活动,俗称放花,巴流传百余年。一些县城还搞焰火晚会。双城从清代开始流行,每逢元宵节,一些士绅、商店集资购买烟花,在元宵之夜于街头燃放,供人观赏.此活动巳历经百余年,时断时续,流传至今。
八十年代,此项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每逢元宵节,各县都委托文化馆或镇政府,集资举办焰火晚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都超过各历史时期水平。县城居民,几乎倾城出动,云聚街头或体育场,观看焰火。晚会开始,鞭炮齐鸣,札花飞舞,五颜六色,光照夜空,规模壮观,美丽动人。焰火晚会,各县(市)委、县(市)政府以及人大、政协四个班子的领导人,亲临会场,与民同乐,共渡佳节。
上一篇:太原府有三宝:醪糟、元霄和头脑
下一篇:闹元宵 [山西省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