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游艺习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民俗 > 游艺习俗

神话、传说⑩:樵话台

十、樵话台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城北十里有樵话台,又名“烂格仙台。”是本县的七台之一,台址在今老庄乡曹庄村东约200米处。史无记载,不知建于何年。据说,庙宇三间,形...

十、樵话台

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城北十里有樵话台,又名“烂格仙台。”是本县的七台之一,台址在今老庄乡曹庄村东约200米处。史无记载,不知建于何年。据说,庙宇三间,形式单调,既非红墙绿瓦,也不是高台多级。每当战后,向为小儿喜嬉之地。1946年,遗址尚存,后毁于战祸。

按当地民间传说,古时,有两位白发老翁,天天在此地拾柴。有一天,二人正在下棋,正好有一耙地老农,腰里别着斧子,也来看棋。一时口渴,喝了那两位对弈老翁面前的香茗,顿觉精神恍惚,两眼迷离,只见花开花落,树叶一青一黄。一觉醒来,两位老翁早已不见,牲口也没了。看一看自己腰里的斧把子,已经沤烂。回到村庄,村人个个陌生,均不敢相认。只听一阵乱讲,几百年前,有一祖宗先人,到樵话台耙地,后来不知去向,牲口自己回来啦。老农听罢,似有所悟;台上只一蹲,尘世几百年。从此便也成了“烂格仙”了。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