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服饰习俗

当前位置:首页 > 衣食住行 > 服饰习俗

养蚕技术与技巧[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一、养蚕技术与技巧栽桑 20世纪60年代前,蒲江桑树大多是树形高大的高杆桑,采叶不方便,产叶量低。70年代以“四边桑”(沟边、河边、隙地、机耕道两边)、“地坎桑”为主,...

一、养蚕技术与技巧

栽桑 20世纪60年代前,蒲江桑树大多是树形高大的高杆桑,采叶不方便,产叶量低。70年代以“四边桑”(沟边、河边、隙地、机耕道两边、“地坎桑”为主,先后引进良种白皮湖桑、“6031”、“6071"、桐乡青、荷叶白、转阁楼等品种进行嫁接改良。1975 年起,县农业局开办切皮芽接技术训练班,培训蚕桑技术人员200余人。1991年起,采用广东广西当年生产的杂交桑种进行播种,两段式育苗,做到当年播种当年排苗当年苗叶养蚕,次年春季通过“ 简易芽接”的嫁接技术改良品种,低杆密植,成片栽植,便于采叶和管理,两年进入丰产期,产量高,亩桑养蚕高达5张。这种育苗方式成本低、效益高、速度快,很受农户欢迎。桑树有褐斑病、污叶病、白粉病等,发现病变及时用波尔多液喷洒治理,冬季用石硫合剂涂刷树干预防。桑树的虫害有桑天牛、桑螟、桑尺蠖、介壳虫、红黄蜘蛛等。秋季打封园药清除落叶,冬季用石灰水刷树干,清除成虫和虫卵,用毒土堵塞虫孔,叶期用敌敌畏药治。对介壳虫,用废柴油涂抹树干、树枝防治。

养蚕 20世纪50年代前,农户养蚕用的蚕种是自育土蚕,一年一季,蚕种自然越冬后春季饲养。养蚕的适温范围为20C- 28C,中心为24C,县内稳定通过20C是5月19日至9月18日,蚕农一般用丝棉纸把蚕种包好揣在怀里,用人体的温度促使小蚕孵出,通常孵化不整齐,体质弱。

60年代后开始推广新技术,一年可养春蚕、夏蚕、秋蚕和晚秋蚕“四季蚕”,大生产使用杂交蚕种,由专业蚕种生产部门蚕种场从事蚕种生产,蚕种放在冷库中保存,根据气温及桑树长势决定出库时间,出库后用专门的蚕种催育室孵育蚕种,确保蚕种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同时提前消毒防病,保证孵出的小蚕健康无病。

20世纪50年代初,县内养蚕设施简陋,基本上沿袭传统生产方式,技术落后,养蚕没有专用蚕房,厨房、走廊、寝室等都是养蚕的地方。圆形大箔、晒墊、凉席等都成了养蚕用具,条件好一点人家用木料做成可折叠收放的多层三脚架,将统一大小的蚕箔放在三脚架 上,每次给桑把蚕箔端下来,蚕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70年代末,推行“四川省农村科学养蚕技术标准表”,推广“小蚕高温多温防干育、大蚕室外搭棚架蚕台育”的省力化技术,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育蚕。养蚕采取大小蚕分段饲养,稀蚕勤喂,良桑饱食,秋蚕白天防闷,夜间防饿,消灭蚕蝇。小蚕用能保温保湿便于消毒防病的专用小蚕房,实行多户集中共育,每个共育室一次可育几十乃至上百张蚕种,小蚕共育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后方可育小蚕。大蚕分户饲养,蚕房要求通风阴凉,采用简易蚕台省力化技术,一人可养大蚕两张,推行新技术新方法后不仅减少投人,同时减轻劳动强度,使蚕病少,产量高,茧质优,还缩短了养蚕期。农谚说:“勤喂猪,懒养蚕,四十八天见现钱”,现在从小蚕到上蔟总共只用30天,养大蚕的农户只用20来天。

除蚕沙 除沙是养蚕的一项关键技术, 蚕农有句俗话:“蚕儿靠提(除蚕沙,娃儿靠洗”。20世纪50年代前,除沙次数少,全用手除,易伤蚕。方法是见蚕沙堆厚了,待蚕吃过桑叶后用手逐个把蚕捉到另一.个 蚕箔中,小蚕太小就不除沙(不好操作、易遗失)。80年代后科学养蚕采用蚕网除沙,需除沙时待蚕吃过叶后先撒石灰粉再铺蚕网,在蚕网上撒桑叶,蚕从网孔爬到网上吃桑叶,连网带蚕一-起提到另一蚕箔中,剩下的蚕沙就可一-起倒掉,如采用大蚕简易蚕台饲养的后期可不除沙,只需多撒隔沙材料。

消毒防病 蚕在生长过程中易染菌而发病,造成减产甚至全部死亡,生产过程中因此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防止蚕病的发生。消毒以“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以消灭病菌,降低蚕体染病的概率;对蚕房蚕具采用扫、塞、洗、涮、刮、消、熏、蒸、晒等方法消毒。脓病(脓蚕)和白僵病(僵蚕)是养蚕过程中易发且损失较大的两种蚕病,有“冷僵热脓"的说法。做好消毒防病是关键,还要采用良桑饱食、提青分批、稀密适度、通风换气、加强病弱小蚕的淘汰及多撒鲜石灰粉等有效方法。

上蔟 传统上蔟用草笼或油菜杆作族具,把老蚕捉到上面营丝结茧,20世纪90年代后采用纸板方格蔟、塑料折簇或篾折族作族具,且大多选用自动上蔟法。

二、蚕桑基地

1991年,县委、县政府把蚕桑生产列入全县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蚕桑,当年栽桑万余亩,初步建立蚕桑基地。县农业局蚕桑站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县蚕茧站负责蚕茧收购,分工合作。1995 年,组建县蚕丝绸公司,生产、收购一条龙服务,负责组织蚕农订购蚕种、桑种,准备蚕药、蚕具、族具,对蚕农进行技术培训并指导技术落实,蚕期加强巡回检查及指导,最后回收蚕茧,并烘干销售。1998 年,县政府聘请效益好的县蚕丝绸厂厂长经营管理县蚕丝绸公司,使蚕桑生产、收购、缫丝、织绸一体化,形成“ 企业+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充分调动了蚕农发展蚕桑业的积极性。

三、养蚕禁忌

民间传说,蚕是天虫,要很好珍惜保护,不能丢弃、弄死,否则会遭雷打。蚕爱干净,养蚕的环境要卫生,尤其是饲养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不要不讲卫生的人帮忙,甚至看一眼都不行。不许刚生小孩及处于月经期的妇女看蚕。不许捕鱼、捉泥鳅、黄鳝和逮蛇的人进入蚕房。养蚕人家要用红纸贴在门上以示禁忌。有露水的桑叶不能喂,蚕吃后会拉稀,或得黄肿病。蚕吐丝时不能吹风,否则会影响结茧。蚕怕风、怕冷、怕香气、怕臭气,尤其忌农药、蚊香。蚕食了有残毒的桑叶,呼吸了农药和燃烧蚊香的气味都可能造成蚕中毒。语言上忌说“亮”,“亮”即蚕得了病;忌说“酱、僵”,即谓蚕死了。要防范老鼠、蜘蛛、蚂蚁及鸡鸭危害蚕。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