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节日习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时令节日 > 节日习俗研究

《清明上河图》解读

《清明上河图》解读□王青摘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认为是反映12世纪初宋徽宗时清明盛世的作品,作品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解读


□王青


摘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认为是反映12世纪初宋徽宗时清明盛世的作品,作品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繁荣景象。从美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件作品的中心往往能够最好地表达主题。文章从《清明上河图》的中心部分来看在当时图像所表现的祥和背后的北宋社会的冲突和妥协。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图像 冲突 同舟共济


北宋时期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腻传神的描绘,全面、真实地再现了宋代街道和市井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人们研究《清明上河图》,基本上是把它当做一件绘画艺术作品来看待,大多研究它的绘画风格和表达的艺术情感,但是它和历史上的其他绘画作品类似,均是具有说明功能的作品。我们不可否认《清明上河图》有着极高的绘画水准和艺术成就。虽然该作品的创作初衷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难以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具体的场景,场景的背后或许还有隐藏的、尚未发掘的历史故事。


自20世纪50年代这件手卷重新面世以来,许多学者将其归类于对北宋末年讴歌、赞颂的作品类型,或是对普遍意义上清明盛世的褒扬,但是画卷的中心部分描绘的是正在逆流通过虹桥的一条船在急流中失控,无论是桥上、河边的过往行人,还是船上的男女老少,众人共同努力控制局面的画面。作者偏偏将一个戏剧性的两船即将相撞的冲突安排在虹桥之下。根据视觉原理,图画的构图中心往往最能表达作品的主题。如果说《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漕运这一重大的题材,为什么作品不但没有相关管理机构的门面,没有达官贵人,更没有当时上层社会富庶华贵的场面,反而着意于表现非常平民化的、处于经济中下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清明上河图》的精彩绝伦之处在于以较为委婉的手法,似乎是在颂扬,实际上也在面对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被作者以象征的手法通过桥下的急流和船只加以表现。


再从《清明上河图》的成画时期来看,宋徽宗时期推崇富贵、巧靡风格的“宣和体”,在宋徽宗的画院里,太具有个性的以及有山野、市肆情调的绘画风格都是不太受到欢迎的,且《清明上河图》规模十分宏伟,“故宫藏《清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不可能有人向宋徽宗奉上有着他不喜欢的艺术风格的长达五丈的作品,所以《清明上河图》有可能不是描绘宋徽宗时期的“盛况”,这种风格的作品反而像宋神宗时期的作品。神宗登基后的第一个十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王安石变法引发朝野上下一片批评之声;二是导洛清汴成功,从此清明时节再也不是一年漕运的第一天,而汴河也得以冬天水流不断;三是于熙宁十年,正式命名东水门为上善门。笔者认为还应该加上第四件大事:作为肯定神宗成就的《清明上河图》问世。神宗朝应该就是为《清明上河图》之类风格作品的产生提供人文环境的时


期。尤其是神宗皇帝对图像的敬畏心情,更能说明在这件作品中,神宗皇帝有可能非常含蓄地倾注了隐含的社会宣传。统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在神宗时期,绘画曾被大臣当做政治武器用来苦谏,而且神宗本人对图画“真实性”的敬畏,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那种真实描绘和不确定的主题之间所隐含的政治深意。


笔者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绝不是在直接表述“清明盛世”,更重要的是,《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一半表现漕运、码头、船家等运送丰盛的物资在汴河上的流通,另一半的画面描绘为普通人服务的寒简酒肆,普通市民饮酒、购物的场面,甚至街道上还有衣不蔽体的百姓。有些学者认为正因为画面内容平凡,才更彰显盛世之景,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妥,自古以来,尚无刻意以平凡来表现繁盛的例子。所以,《清明上河图》或许不是故作低调歌颂盛世,而是对某种特殊社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刻画,是以写实、记录性图像的力量说服特定人群的一种特定表述,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大变迁,画中所描绘的事物渐渐淡化而致被遗忘,所以人们需要掌握更多神宗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整体状态,以及某些特殊时间段,才能进一步考察这件作品背后可能会有的秘辛和原因。


这幅作品虽然表现了虹桥两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场面,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但是细细琢磨,又在盛世之喧闹声中粗线条地加上了不和谐之声。这种不和谐之声来自桥下正要相撞的两条大船。作者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如此安排绝非偶然,这使得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在画中退居次要位置,于是作品的中心便转为面对逆境同心协力的场面。如果《清明上河图》是在神宗朝创作的,当时王安石变法正遭各方阻挠,那么《清明上河图》或许隐喻着一个主题:宋神宗主张的变法如逆流而上之舟,虽风浪当前,但上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正月初六烤头风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