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房
主房,顾名思义,即宅院里的主要建筑。其特点是座基高、开间阔、面积大、房顶结实、装修讲究。
主房一般坐北向南,三间,内分里外间。外间盘设火炕,接连锅灶,是长辈起居生活的场所;里间主要用作放置日用杂物,有的也盘有小炕。旧时,也有富户主房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内供“神主”(祖先牌位)和“爷爷家”(神像),主要用于祭祀和丧事停放灵柩,兼作库房。20 世纪90年代后,主房内会客室、居室、厨房分设,布局更加科学,室内更加整洁。
主房窗户开口较大,利于采光。旧时多为木制方格窗,因其共有100格,俗称“百眼窗”,窗户上糊白麻纸。20 世纪60年代后,窗棂多为“工”字格,上半部糊麻纸,下半部安-块或几块玻璃。80年代后,窗户满面安玻璃。90年代后又有安装铝合金框玻璃窗户者,窗口更大、采光更好、外观更美。
主房门木制,现亦有铝合金构制的。旧时对开二扇,设门环搭链;今则有对开者,有整幅一门者,设把手、碰锁。有的另在家,门外加木雕门门框,冬天装木门以挡风,夏天换成竹帘或纱门以通风。
2.配房
配房是指主房之外的东房、西房和南房。其特点是低于主房,进深较浅,梁架结构和装修均较简单。东、西房一般3间,多为子媳居住;无人居住则放置杂物,有的也垒有锅灶供夏季天热时做饭。南房连同门道和厕所与正房间数相同,多用于贮藏粮食。
配房窗口一般小于主房,旧时多为“百眼窗”,更有家贫者只设竖栏若干,俗谓“羊栏股子”“木头栅子”。或安玻璃或不安,因富贫与用途不同而异。今则稍逊主房而已。
3.厢房
旧时,定襄民居主房两侧多建有与主房坐向一致的厢房,俗称“耳房”。厢房1~2间,左右对称,一般比主房浅3尺左右,低3~5尺。内设小炕,多不设锅灶,用作洞房或晚辈居室。作洞房时称“小房子”。这种中间(主房)高两侧(厢房)低的民居格局,俗谓“一高二低”式。今人建房,主房多一线而起,即从东到西5间或7间房屋的高度、进深、结构、装修完全一致, 厢房已难见到。厢房前与东(或西)房北山墙形成的小场地叫做“小院子”。
4.院门与影壁
院门是出入宅院的通道,俗称“街门”、“廊门”。按照民间风俗,院门一般设在宅院的东南方(巽方),向南或向东开门,并建有门楼。门楼多为砖木结构,旧时磨砖砌筑,砖雕装饰;现多为荒砖砌筑,瓷砖贴面。门楼上饰有“耕读传家”、“鸢飞鱼跃”、“松风竹雨”、“安居乐业”等字样的砖(石)雕匾额(现多为瓷砖烧制),下设“鹿鹤同春”、“雄狮戏珠”、“双福来仪”、“喜鹊登梅”等图案的石迎风。门扇厚重,多为木质,漆为红、黑等色,安手拉环和搭链,较讲究者还钉有角花、兽口拉环和蘑菇钉;今则安装暗锁者较多。
一般民居,都在院门内建有影壁,俗称“照壁”,用以挡风、遮拦视线。影壁用砖砌筑,正面镶嵌“松鹤延年”、“五蝠捧寿”等砖雕图案,今则多贴“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等瓷砖壁画。
院门下面有水道。水道讲究流出的雨水要经过门前,不能从门侧直接流走。所以,坐北向南的门楼,雨水流出后排向西的,水道要留在门口东侧;雨水流向东的,水道要留在门口西侧。坐向是其他方向的门楼,水道位置类推。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居住禁忌 [河北省石家庄市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