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精 源流古老,由“鹬蚌相争”的故事演变而成,一般在表演"车车灯”以后演出。用竹篾扎饰白鹤、蚌壳各一件,并给蚌壳级以红绫。表演时饰蚌壳精妇女一人,玩白鹤者一人,老渔夫一人。其过程如“ 鹬蚌相争”故事.舞蹈动作没有固定形式。随着乐器声时弛时速、类似哑剧。只有动作,没有唱词。
板板灯 板板灯是以宗族为单位组织起来的灯会,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将一块5尺长、7寸宽的木板头尾各钻一个圆孔,供穿手把和连接另外的木板之用。手把长三尺五寸,头略小,穿过木板上圆孔后再穿进他人木板,上 拴使两块木板连接,如此可以连接若干木板。每块板子上各置彩灯五盏,彩灯为篾扎纸糊,内面点烛。灯的型制各种各样,极尽技巧。玩灯之先在市镇上帖出海报,以便招徕观众。每条灯至少数十人,多则有几百人,玩时举着把子,连成一条灯的长龙,展示灯的制作技巧。有的组成福禄寿喜四个大字,有的灯头灯尾安有龙头龙尾。
龙灯 龙灯的品种 很多,常德盛行长龙。用篾丝制成有花眼的长圆篓约二十个,糊以皮纸,套上把手,以作龙身。另扎饰龙头、龙尾,用彩布将头、身、尾连接起来,篓中置烛。扎彩球一个,安上手把,俗称龙珠。在锣鼓伴奏声中,舞珠人引导“龙"或绕"S”、或跑圆场,或就地左右翻滚,织成各种图案,翻滚时,龙灯舞成滚简式,活龙活现,姿态极美.澧县有一种绣龙,丝缎制成,全身绣花,两边缀以流苏。舞龙者穿眷长袍长褂,戴金丝眼镜,而且是很帅的年青人。但不大舞特舞,只是轻轻摇摆。玩龙灯 一般是正月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野之间。也穿入大户人家堂屋,以祝贺新春。求子之家,特要求表演“麒麟送子”,愿意加倍奉送“封仪”。即当龙灯到其家时,将龙灯缩短,上骑一小孩, 在锣鼓炮竹声中穿进堂屋,绕不孕之妇女舞弄一周,然后由领队向主家祝愿早生贵子。按“麒麟”之麒与“骑”谐音,麟与龙“鳞”谐音。
旧时,常德将龙灯分为黄、红、白、花各色,某街某乡为某色龙,相沿不变,但不知起于何时。颜色不同的两龙相遇,往往竞赛一番,观众更加兴高彩烈。龙舟竞赛也是尔界彼疆,井然不乱。现在,舞龙这一习俗仍然存在,但已不再严分疆界。
龟舞 此舞流行桃源、汉寿等县。表演时一人饰龟,模拟乌龟笨拙、纡缓、胆怯的动作,伴以锣鼓,有提龟、龟与鹤相戏,龟兔赛跑、龟与蚌相戏等场面。
猴舞 此舞流行于慈利、石门等县.' 演出时模仿猴的各种动作,人数不定,无歌,只有锣鼓点子伴奏,有戏猴,猴戏蚌、猴扳包谷筹场面。
舞狮 狮子有 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由公母二狮组成,舞蹈动作有抖毛、舔足,抚弄、抢宝、滚球。表演时有锣鼓伴奏。武狮以表演功夫为主,节目有踩桌、跳角、上台,还有人狮搏斗表演者上台时,先将方桌架成高台,最高者由九张方桌叠成,然后一层一层地向上穿,至最高层表演各种动作。每年入冬,便开始训练,约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各种动作。正月初开始表演,至十五结束.常德流行的乐舞还有腰鼓、踩高桥、跳罗汉等。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撒五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