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清明节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令节日 > 节日习俗 > 清明节

前七后八,阴司放假

[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是对已故亲人思念的“泪水”。在中国这礼仪之邦,且不必说孝子服丧三年之事,单说每年清明前后络绎不绝扫墓拜谒祖坟的人群,便...

[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是对已故亲人思念的“泪水”。在中国这礼仪之邦,且不必说孝子服丧三年之事,单说每年清明前后络绎不绝扫墓拜谒祖坟的人群,便可见民族性中根深蒂固的“亲情”了。

清明节俗称鬼节,祭祀先人的节日。上古没有安葬之俗,“不封不树,弃之原野”,也就无从墓祭。相传最早有祭坟之举乃汉元帝为追念前将军萧望之而设。《旧唐书》载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可见隋唐时,清明墓祭已见之官方文书,并形成俗例。而宋朝时,则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蓦三日;“太学”放假三天,“武学”放假一天,以便让师生扫墓。如此的官行民效,无怪乎会出现“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凄艳感人景象了。

上海人自然也是熟谙旧俗、固守亲情的。每逢清明节,倾城出动,进行扫墓。

清明扫墓,代代沿革,自有一番规矩。凡属新丧人家,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未超过年度的,在清明节须招诸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其设祭也须在清明节正日那天。若是老坟,已有和尚、道士为之超度过亡灵,祷祝过黄泉平安的,则不必非在清明节当天扫墓不可,可前可后,放宽期限,但不可超过前七天、后八天范围。“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是旧俗所谓即过早或过迟扫墓祭坟均会失灵。

这自无科学道理,颇属虚妄、迷信之说。不过,认为阴司亦如阳间也会放假,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对死亡的超然。生死尽管两茫茫,但阴阳界除了一层纸,皆一样,故而老人们才那么虔敬地供祭品、化纸钱,那么真挚地许诺“黄泉来相见。”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