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曲
将小麦和大麦磨成粉,加适量水,以捏紧成团,松手可散为度,加一定量的母曲(带酵母的原曲),春成饼在房中晾架上盖麦草,大约一周后,饼上长出黄色的曲菌。因加料和成形的不同而有小曲(如细枇杷果实)和大曲(饼状,又叫曲砖)的不同。麦粉中可加人其他许多东西,如中药材、香料等称为药曲,酿造崇阳大曲等其他香型的白酒即用此类药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生料酒大都使用无药曲,将麦粉饼置曲房中保持一定温度使其自然发酵,其实由于曲房长期使用为发酵,到处都有曲尘。
2.食醋
崇州食醋以大米、麦麸为原料,又称麩醋。其操作流程是:制曲过去, 醋庄用醋曲(又称砖曲),各人的配方不同,自产自用。用大米按1比10的比例煮稀饭,降温到35"C时,按3% ~5%比例拌人醋曲,又按1比5比例掺人回糟,再加人适量药材混合粉(如川乌、草乌、排草、灵草、黄荆等数十种)。七天培菌时间里,从原材料中,从水、空气、工具中带来的微生物,自然繁殖,产生作用,生成多种霉、菌混合体,散放出醇厚的醋香味。
糖化又称发酵。 大木槽中装麦麩,加上回糟、醋曲,掺温水拌匀,面上铺回糟,加盖棕垫,5~7天后,醅温升到36C,即破槽翻胚,上中下层掉位,此后,每隔一天都要翻胚一次,视其糖化的程度,连续翻胚六七次,最后,将醋醅转入若于个木桶中,踩紧、踏实,铺上篾巴,盖1~2寸河沙,然后逐桶制醋销售。
放醋木桶中醋醅温度下降到25C ~ 30°C,其后熟期完成时,散发出特有的醋脂香味,取出醋醅放三数个瓦缸中,加井水烧开,倒进香料(如花椒、大香、甘松、回香等十多味),滤去渣杂,倒醋醅木桶中搅匀,放缸面层之成品醋入门市大装具中,对外销售。
3.家常甜酱
面粉拌清水,捏成小馒头,锅中蒸熟,熟馒头再掰小,放干净簸箕中,盖上胡瓜叶,置阴暗处,两三天后,面块通体生黄霉,烈日曝晒,干透收藏备用。
放清水土陶大缸钵中,放置天井中的高凳上,夏季阳光充足,清水曝晒升温,倒人酒米稀饭,倒入黄霉面酱,烈日曝晒,夜晚遇雨,笋壳盖盖严,每日清晨,用长竹筷搅透搅匀,经过曝晒,水分蒸发,颜色渐深,呈酱黑色。
4.家常酱油
清水煮黄豆,煮炮滤水,拌和面粉,置大簸箕中,厚薄均匀,密盖胡瓜叶,放阴暗处,约三日,豆母子生黄霉时,透底翻搅,又盖胡瓜叶,让黄霉均匀生成,又二三日,取出烈日曝晒,干透收藏备用。
夏季,阳光炽烈,是下豆母子、晒酱油的季节,取口径一尺多的陶钵,妥放平台上,盛好清水,置烈日下噪晒,中午,水温微热,倒入豆母,加盐巴,下香料,多日曝晒,酱油越晒越黑,越晒越浓,越晒越香。这等好窝油,随时取用,非常方便,城乡居民多自晒自用。
5.手工制茶
崇州手工制茶,一般于清明前后采鲜茶叶炒制,炒茶十分注意铁锅清洁,一般用米糠细擦,用柴灰再擦,清水洗洁。明前嫩叶三斤下锅,猛火炒制,不断翻炒,锅温保持70C,持续约30分钟即可。其操作法是:左手掌微曲,在锅的下方,向右边推掀;右手掌微曲,在左手的上层,向左边推掀,双手配合,左右搅推,上下受热均匀,约30分钟出锅,倒簸箕中,一双手掌着力在簸箕底的篾条上搓揉,边搓揉,边翻搅,边散热,摊晾10分钟后,再倒锅中,如前法翻搅,约15分钟,锅温50°C时,倒簸箕中再搓揉,第三次炒茶,锅温40C,炒15分钟,再倒簸箕中搓揉,三斤鲜叶可收七两茶叶。炒-锅茶以鲜叶三斤为度,超过三斤锅内翻搅不透,水分散放不好,茶汤红色,质量大损。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瑶家有特色的饮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