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饮食习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衣食住行 > 饮食习俗研究

瑶家有特色的饮食风俗

第一节 吃食先敬狗狗 食为“吉兆”吃食先敬狗的风俗源于瑶族的图腾崇拜。在信仰盘瓠的瑶族聚居区,许多地方逢年过节,吃饭都要先敬狗,并且以狗吃过的食物为“吉兆”。他们...

第一节 吃食先敬狗狗 食为“吉兆”

吃食先敬狗的风俗源于瑶族的图腾崇拜。

在信仰盘瓠的瑶族聚居区,许多地方逢年过节,吃饭都要先敬狗,并且以狗吃过的食物为“吉兆”。他们认为,狗先吃肉,六畜兴旺,且该年的肉价定然好;狗先吃饭,五谷丰登,且这年的粮价定然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民俗事象和民俗心态呢?在盘瑶系统里民间流传着盘瓠王传说(详见《盘王》篇),认为狗是他们的祖先(龙犬盘瓠)。

另外盘瑶中还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后,有一年天大旱,世间绝了粮种,后来得知天上九王母娘娘头上有根禾,狗王上天盗来禾种撒向人间,地上重新稻花飘香。因此,在尝新节时,瑶家供祭天地、祖先后,先将饭喂狗,大家再进餐。这一规矩世代相传,也形成了一种风俗。

第二节 迎宾茶 洗尘澡 接风酒

瑶族同别的兄弟民族一样,十分好客。客人进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待客的风俗多种多样。瑶族各支系,由于聚居区地域、生存环境的不同,在交朋接友,待客接物的礼俗上也样式各异,但其内容都是建立在热情好客的基础上的。贵州省从江县西山区的板瑶,其待客方式很具地方特色,并且十分符合生理科学,可以说,是多年的社会交际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 常规。迎宾茶:客人进屋后,主人就十分热情地捧上碗用本地特产龙塘香茶泡制的“迎宾茶”,让你喝完之后才坐下扇扇或烤火(冬天)休息。他们说,客人远道而来,身体乏困,口于舌燥,先敬上一碗迎宾茶,供来客夏天消暑解渴,冬天暧和身体,让茶水的药性驱除疾病,预防感冒。待客人边聊天边休息时,主人则叫妻子或女儿为客人烧水洗尘。洗尘澡按照四季节气分为两种:热水盆浴(在春冬两季进行)、药水桶浴(在夏秋两季进行)。药水桶浴是瑶家特有的洗浴方式。浴具用杉木作成的大圆桶,药浴水是采集山中野生的二十多种草药熬制而成,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驱湿、提神醒脑等功能。

洗尘之后,主人摆上酒菜,邀客入座。入座后,主人先敬客人一杯酒,客人饮毕主人才举杯畅饮。

从迎宾茶到洗尘澡,到接风酒,是符合人的生理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待客方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第三节 “吼却”进门出门酒 三关迎客六杯酒

“吼却”是居住在红水河两岸的布努瑶的接客方式,表现出布努瑶同胞热情好客的良好习尚。

“却”就是“进门酒”和“出门酒”。

酒与瑶族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对在经济生活中占着主要地位的男子来说,饮酒是犷达、豪爽、强悍的标志。女子常以酒量的大小来作为对男子的审美尺度。同时在相互的交往中常以酒作为社交媒介,衡量心灵诚实的标准。酒俗是在生活中诞生的。

如果你要到某个瑶寨人家做客,在来到主家门前,你不能鲁莽闯入,而应先接受“吼却"(即喊进门酒)后方能举步进门。当你离去时,也必须再次接受“吼却"(即喊出门酒)才可以抬脚前行,不然就会被主家扣下行李物品。“进门酒”的喝法很特别,即当客人接近主家时,主人把一-只灌满了酒的葫芦挂在门背,待客人走近时,便取出来斟满一碗酒迎上去,一手搭攀客人的肩头,说声“吼却罗!”就往客人嘴边推碗。客人这时高兴地接声:“穷东吼,穷东吼却!”(意思是“我把它喝光!”)就把酒喝个底朝天。如果适逢喜庆节日,主人还在客人喝完酒之后摘下准备好了的鸟枪对天鸣放,向全寨通报他家有客人到来。“吼却”之后,主家的所有成员都出来接客。如果碰上不会喝酒的客人,也要喝一口以示对主家热情待客的谢意。

“出门酒”一定得喝,要不然下次再来做客,加罚三碗酒。客人离开前,要将盛“进门酒”葫芦中的酒倒一点进自己的盛酒器具内,以示领了主家的情份了,以后主客友情不断,长相来往。

“三关迎客六杯酒”是广西巴马安定瑶聚居区的待客方式,与布努瑶的“吼却"又有所不同了。

“三关酒”主要是迎接集体客人的,单个的客人除非是十分尊贵的才设三道酒关迎接。三关酒的具体做法是:当客人接近主家村寨时,主家派人端酒到屋外设下三道酒关。客人到了第一关喝下两杯酒之后才能前行,接着第二关、第三关各两杯,三关过后才进屋饮宴。

“三关酒”是祖先崇拜遗俗的表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安定瑶的祖先“卡罗”出生三个月后,父母亲人相继死亡。后来,一位好心的汉家人盘尧收养了他,并传给他汉家先进的耕作技术。卡罗长大了,含泪告别胜似亲生父母的盘尧夫妇,回到家乡重建家园,繁行后代,使得安定瑶得以复兴。为了报答盘尧夫妇的养育恩德,卡罗率家人采集药物熬制美酒,宴请养父养母。在迎接养父养母这天,卡罗亲自率领族人到村外十五里设酒关三道迎接五里关,养父养母每到一关,卡罗就敬酒二碗,一直将盘尧夫妻迎进家中。“三关”迎客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第四节 碗酒串肉 羊粉汤

碗酒串肉和羊粉汤都是布努瑶的待客习俗。

“碗酒串肉”之俗流传于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每当客人光临,主家忙里忙外,准备好酒席。第碗酒是寨上所宰牲畜的鲜血的“活血浆”,由寨上德高望重者捂呼。“活血浆”喝下之后,再每人斟满一碗酒,主人客套几句之后,便依着一个方向将酒递给邻座,刚好头-一个人喝最后一个人的酒,这在当地称为“磨米酒”。这种称呼十分形象,就如同磨米一样,不断轮回,不分先后,表现种情谊天久地长的心态等到主客都半醉半饱之后,便开始宴席的主要内容敬碗酒串肉了。席上长者代表主寨面对客人,端起酒碗,唱道:

蛤蚧常年累月爬藏在崖璧上,

斑鸠、鹧鸪从来也造不出一个像样的窝。

我们的小寨住在四面是山的鼻场上,

没有香糯难把世间的美酒制酿,

秃岭荒山养不成肥猪牛羊。

没有太阳星星无法闪光;

阴沟里舀不出晶莹清甜的泉水,

穷苦的地方朋友无法闹场。

对不住哟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朋友,

请客人多多原谅多多原谅。

唱到这里,长者把酒敬给客人。客人喝干之后,长者继续唱道:

朵花不清香,

一只鸟不成双,

一根筷子挟不得一个凤凰蛋,

一根木头架不起一座桥梁。

一条鱼游不到大海,

一颗星亮不到地上,

燕子有双翅才能飞,

雄鹰有双脚才能站稳树上。

朋友,按密洛陀传下的道理,

敬酒要敬两碗才发达兴旺;

朋友,按布洛西留下的风俗,

敬酒要敬四碗才世代荣昌。

乖人绝不喝单碗酒,

贵客领情必须成对成双。

待客人喝完酒之后,接着敬串肉串肉是用一条竹筷串上五至十块熟肉。先由长者讲一通让客话后,就拿起串肉,对准客人嘴巴,另一只手慢慢把肉推进客人嘴里,直到客人将肉吃完为止。客人吃完串肉后唱道:

千谢万谢哎!

鹰谢千重山,鸟谢万重岭,

山高才有鹰站的地方,

岭大才有鸟飞的竹林。

万谢千谢哎!

鱼谢千江水,

星谢万重天,

水长才有鱼来游,

天高才有星子亮。

今天,我喝了主人的香糯酒,

百年长寿多安康,

上山能捉得猛虎,

下海能抓住龙王。

我喝了轮到主人喝,

我尝了轮到主人尝,

我喝了四碗加四对,

主人请接受五碗加五双。

主人这时领情接受客人的酒肉。于是,你敬、我敬,一醉方休。“羊粉汤”是广西都安、大化等地瑶家待客的美味佳肴。入酒席后,由席中长者执匙先敬客人一匙,并祝吝人健康长寿;客人回敬长者一匙也祝他长寿健康。这时,众人才开匙喝汤。喝完“羊粉汤”之后,正式举杯喝酒。

“羊粉汤”味微苦而甘,制作时很讲究工艺程序。宰羊后,把羊肠胃中的粪便排出,然后用温水灌洗,洗时又不能用劲搓动,须轻冲微抹。然后,用厚竹片把羊肠夹紧,小心移动竹片,挤出羊肠中的浅黄微青色的粘液,用来煮汤,就成了“羊粉汤”了。

为什么对“羊粉汤”看得这么重呢?瑶族同胞认为,羊吃了百样鲜草,胃肠中积下百种药物,这种天然“百草丹”可以驱鬼避邪,医治百病。这是就地取材的“饮食疗法”。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