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塘回族葬俗
位于高邮湖畔的高邮菱塘回族乡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回族的风俗习惯迥异于周围汉族,丧葬习俗更具特色。回民死亡被称为“无常”,又叫“归真”。死人被称作“买提"。回民无常后,孝子立即向清真寺阿訇和亲友报丧。清真寺司务即从寺里送来水漏、经盒(即亡人盒,当地人称“买提盒”)、帐幔等丧具。亡者被脱尽衣服后,头北脚南置于水漏中,遮以白布,面向西方克尔白。水漏搁于堂屋中。回民强调速葬,丧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出殡要先为亡人沐浴净身。净身时,为遮挡,丧家门口遮以白色帐幔。男性亡人净身由阿訇手提汤瓶淋水,儿子擦洗。要求根根汗毛都洗净,不留一丝污垢。女性亡人由女司务执壶淋水,女儿或媳妇等擦洗。洗后揩干,用三层“开凡”(白布)裹尸。女性亡人外加两块遮羞布。包裹好的遗体面遮白布放在经盒中。在随即举行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仪式一站 “者那则”,即行殡礼。这是亡者子女亲友在阿訇带领下为亡人祈祷的仪式。参加者均立于经盒东侧,面西而立。站“者那则”者必先净身。
殡礼毕出殡,四人拾经盒前行,儿子手捧芭兰香紧随其后。送葬者必为回民,男戴孝帽,女披孝巾,一起去回民公共墓地。现在菱塘有四处回民公共墓地。经盒抬到墓地后,先往墓穴中遍撒异香扑鼻的香料——末香,旋即用经盒架罩幔遮住坑口,目的是不让非穆斯林窥视及遮日、蔽尘。再由阿訇和亲人提着事先托在亡人身下的两条白布带(阿訇提头部),将亡人徐徐从经盒中提出放入坑穴,仍按头北脚南面西俗规放置。将布带抽出后,阿訇打开亡人遮面白布,让亲友见最后一面,随即阿訇再向遗体上撒末香。最后坑口加盖、覆土、筑坟。这时,送葬亲友均跪下听阿訇诵经祈祷。葬礼毕,儿子躬身墓侧向诸亲友致谢。
菱塘回民丧家不设灵堂,不张挂亡者遗像,不请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不设供品致祭,唯在堂屋内昼夜燃芭兰香。出殡不奏乐。不请阴阳先生择地定墓穴。坟头南北向,为梯形长六面体,占地约2x3米。尚薄葬,下葬不用陪葬品。葬制平等,无富贵贫贱之分。回民不信鬼,丧事及纪念活动中均不烧钱化纸。
徐淮老人会
老人会,是徐州、淮阴一带民间帮助料理老人后事的一种自发互助组织,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助丧会、棺木会。一般以自然村庄或街道为一组织,有的以十户人家为一单位,凡有老人的家庭均可参加,推选一位主事人。遇会员家庭中老人去世,每家须派1~2人帮助操办丧事,包括为死者净身、穿衣、布置灵堂、守夜、收殓、出殡等;还须带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现款以作资助。一家有两位老人的须出双份,一位老人由几个子女供养的几个子女便合出一份。参加老人会的各户不得中途退会,直到办完最后一位老人后事,该会才能解散。此会现今仍在部分地区流行。棺木会与此相仿,凡十户老人中有先去世后,棺木应先提供给死者用,后逝者大家再出资打造棺木依次类推。推行火化后,棺木会已不存在了。
上一篇:丧葬风俗[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下一篇:封丘殡葬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