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丧葬习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婚丧寿诞 > 丧葬习俗

周年祭、二周年祭

周年祭实际上是新亡者死后头儿年死总日祭祀的总称,它通常得举行三次,即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也即古代所说的期年、再周、三周,其祭祀古代称为小祥、大祥、谭祭。如河北...

周年祭实际上是新亡者死后头儿年死总日祭祀的总称,它通常得举行三次,即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也即古代所说的期年、再周、三周,其祭祀古代称为小祥、大祥、谭祭。如河北省张北民间就认为,周年祭为死者死后第一二三年之祭祀也。“家人及亲友每遇周年,向主位设供菜祭奠”,连续从事三年,然后则转为“做忌日”。遵化人也是期年小祥,再周大祥,至三周皆祭。而在定县一带也同样,“小祥、大祥,皆诣墓哭奠。禪祭而易服,遂乃即吉”。辽宁安东人也如此,三年内忌日皆祭,俗名“烧周年”。

一、周年祭

在百日祭之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祭祀日子就是周年祭。这一天是死者丧后整一周年的忌日。在这天,各地的丧家都有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只不过有的地方隆重些,有的地方简单些。

如在黑龙江许多地方,丧后的周年忌日都有祭祀活动,如望奎等地,每周年都致祭,戚友皆送纸箔等来助祭,丧主等上坟致祭,并设筵招待戚友。在绥化,周年祭祀时,亲友各具祭品,或馒头、或果匣,咸莅墓前,焚香奠酒行礼。

祭毕,主人设席宴客。吉林许多地方也有周年祭,如在辉南一带,“首周年即古小祥,多于是时除服”。辽宁许多地方遇周年而小祥,丧家诣墓设奠,谓之周年祭。如兴城一带的丧家在死者的周年总要举行“周年麻谷祭”,戚友送奠仪者备筵宴之,停柩设浮厝者则诣柩前哭奠。营口、锦县一带的丧家“周年致祭于墓,墓远者祭于主。小祥后,升主于堂(东三省建宗祠者少,皆祀主于中堂),盖取殷礼练而拊之义。”河北许多地方也有周年祭的习俗,如在万全,老人死后一年谓之头周年。周年日,家人供神主,上坟祭奠,晚送纸,至三年始毕。北京人给死人周年只办单,不办双。老人死后一周年谓之小祥,需要办祭,此俗称、“追祭”。 办周年时,丧主穿素服,富户的门前仍挂蓝白色的彩子,或搭素花牌楼。院内搭席棚,正厅设祭堂,堂上悬遗像,祭桌_上摆供品。

来祭祀的亲友穿着素服,佩带蓝色菊花,所送的幛子也是素色的,上写“楮敬功德”、“弥陀常念”等。门外请官鼓大乐来助兴,院内延请番、道、禅来诵经拜忏、送库,做“永日功德",为亡人超度。

亲友拜祭完后,丧家设酒宴答谢。而在傍晚时分则送库、焚库。在山东,人死满一年谓之周年,也称为“忌日”,在这个忌日里祭祀亡灵称“烧周年”,丧家通常是到坟上上香、点烛、祭祀与烧纸。

陕西武功岸底村的居丧人家,三年内每遇到死者去世的忌日,都要举行俗称过周年的祭祀。横山人在老人死后的周年忌日,都要举办周年祭,届期筮古,遍告亲族及五服之人,诣墓焚香,进馔酒、行礼,除服期服”。米胎人在周年时,期而小祥,主人练服,始食菜果,换上青布衣帽,但“履仍用白”。甘肃灵台带,“一年为小祥”,停灵在堂者,在柩前化纸举哀;如已安葬,则去坟地或门外化纸。宁夏固原人丧后每周年必祭,“民间多用羊祭,以水淋羊头,如死者受其享,则羊必摇首动尾,名曰领羊礼"。山西沁源的周年祭有周年、二周、三周、十年之别,但都通称“焚纸”。至期,各戚友馈送面祭、香楮、纸扎等物来参加祭奠,主人则设宴款待,但通常相当俭约,主人宴客,不设盛馔。在虞乡,人死后周年忌日,也需做祭奠仪式,其俗称“送火”,丧家与亲友上坟焚化纸钱举哀,并宴请来参加祭祀的亲友。

成都人在死者逝世满一周年时,也需做周年祭祀,届时,他们供上祭品,点烛烧香,焚烧纸钱,给死者用。在彭山等地,“小祥日周年,皆作佛事如五七日,无力者亦化赙”。在南川等地,“自初丧计算,交十三月而小祥,言哀毁已久,四气一周,衣食居处渐去凶恶就吉祥也"。

其周年祭俗日“练”(练,即白绸),丧家去麻衰经,服练衣、练冠也。

在广州,人死后达一年称周年,这一天是死者的第一个忌H。广州民间俗称这个总日的祭奠为“烧周年”。在这个日子以及仪式中,需要设供,上香,点烛,祭祀亡灵,以及烧纸钱给亡魂使用。

四会人的“小祥之祭日‘ 做对年’。然往往未及大祥即奉主衬祖,日‘上高’,亦日‘簪花'。既衬,即释服,故大祥多从略”。四大埔人也称人死一周年为对年,至对年,嫁出之女及孙子等均除服,丧家也需要办牲醴奠祭。在广西武宣等地,亲丧历十三个月为小祥,历二十五个月为大祥,都必须祭祀。在来宾,“期而小祥,再期而大祥,皆于先一夜亲属卑幼聚哭灵前,次日哭奠于墓”。“而平民百姓常在此时就除服。

上海川沙带,“逢先人死者之日为周忌。至时,具酒肴,燃香烛以荐享之;将彻,焚纸锭以送之,曰做周年。亦有邀亲戚到家欢饮者,日吃周年。”浙江台州、玉环带, 小祥俗称周年祭,丧家要设祭,并请僧道来诵经礼忏,除此外,玉环的闽南人还要在周年祭时设酒宴答谢出殡时抬棺木者。

闽台各地的闽南人把人死后的第一个忌日称作“对年”。该日需要做祭祀仪式,泉州、晋江人俗称这种祭祀仪式为“做对年”,而同安一带俗称“做头忌”。

在这一天,死者的遗族需备牲醴拜灵,死者的出嫁女和远亲在这一天仪式做完后脱孝;其他近亲仍带孝,但需换孝。在南投,对年祭的前三天,丧家就需准备“红龟棵”和牲醴,而这几天夜里,众孝子要跪于灵前哭拜。忌日祭祀仪式做完后,丧主把铭旌送还给女婿或孙女婿当天晚上,再进行“脱孝”,出嫁女和孙辈的青孝和黄孝都换成红孝,他们从此不必再戴孝了;而孝子与孝妇则把白孝改为青孝,继续服孝。在彰化、嘉义、台南等地,对年祭须由“出嫁女备办祭品

祭祀”,而且,出嫁女也在“此日脱孝”。同安人则在这个“做头忌”期间,“择日奉主人龛”。

二、二周年祭

二周年祭即古礼所说的大祥或“再期年”。其在亡者死后的第二二年忌日里进行。但实际上,有的地方在这个日子里做的是所谓的三周年祭。因为有的地方的民间认为头尾加起来算,丧后二周年的忌日实际已有三年,或者死者气绝时算一个忌日,周年实际是第二个忌日,而二周年过的是第三个忌日。

黑龙江许多地方在人死后的第二年要做二周年祭祀,但他们多以墓祭的形式来举行。如在望奎等地,每周年均上坟致祭。祭祀时,戚友皆送纸箔或钱等礼,丧主则设筵招待。呼兰地区也有人做二周年祭,他们也是.上坟致祭。吉林人也从事二周年祭,如通化等地,老人亡后的二周年,通常都有祭祀活动,“先忌一日,设案于寝堂东西各一。主人率诸子诣寝堂,启室,以递迁改题之事告于祖。陈设、读祝、行礼,如时荐仪,乃以纸裹应祧神主陈于西案,奉曾祖以下神主卧置东案。使子弟人善书者改题讫,复于室递迁其位,虚室中下级以俟,阖门出。质明,主人以下就几筵前序哭,陈设、行礼如初期仪。主人奉亡者之主跻于寝室,再拜阖门。彻(撤)灵床、灵座,罢朝夕奠,彻(撤)几筵,断杖弃之屏处,奉桃主于墓,祭而埋于侧,如仪,并以香楮、供馔、酒醴等至坟哭奠,仪式结束后,设筵宴请宾客。”辽宁也同样,许多地方“再期而大祥,诣墓设奠”。

陕西人也同样有二周年祭,如同官一带做二二周年祭时,需祭献先灵,备馔款客。横山等地“再期而大祥”,也要诣墓焚香、进馔酒、行礼。而且横山人认为大祥的祭祀就是“二十七月禪服之制也”,因此在此祭祀后,他们就可彻底除服。米脂人也是“再期大祥,主人禪服缟素,始饮酒食肉,服寝”。此外,“俗行改题旧主及埋桃礼,亦无撤灵座、断杖等仪”。也就是说,在这二周年祭上,米脂人要换孝,但还没有彻底脱孝,这要等到“大祥中月”仪式后才彻底脱孝。

甘肃灵台一带,丧后二年祭时,如停灵在堂,就在柩前化纸举哀;如已发柩,则去墓地或在门外化纸。河南灵宝等地,“再期而大祥。前期一日沐浴,陈器具馔,设次陈谭服,告迁于祠堂。厥明,行事皆如小祥之仪。毕,祝奉神主入于祠堂,彻(撤)灵座,断杖弃之屏处,奉迁主埋于墓侧。始饮酒食肉而复寝”。在西南的四川江津等地,在葬礼中有灵位无木主,富家通常在周年祭或二周年祭时,延道士作斋后化掉灵位而“题主”;而贫乏之家,仅化些纸钱祭祀而已。

但这些仪式均称“满周年”。贵州平远一带,在二周年祭的前一日,先做仪式告诉祖先将为丧者迁神主。二周年祭祀后,将亡者之神主归于祖先神龛中。然后,撤灵床、灵座、几筵,罢朝夕奠,再将临时的“桃主”埋在墓侧,并除服。浙江丽水一带,死后满一年称“祭幼年”,满二年的祭祀则称“祭三年”。当此仪式做完后,当地人即可除孝。台州人也一样,大祥以二十四月为期,当地人认为这时人死后首尾已经三年,故俗称“三年满”。因此,做过了大祥的祭祀,就可以除去灵座,孝子们也可以脱孝。所以在二周年忌日里,丧家要设馔祭祀,并延请僧道诵经拜忏,祭毕,邀请亲友共食余馔。以后就只从事做忌和年节祭祀。

在闽台多数地方,对年祭做完后的再一年忌辰祭奠,就称作三年祭。在这个忌日里,除备牲醴、庶馐供奉死者外,还需要准备红龟棵,但做大祥祭祀时不必再像对年祭那样要哭祭,而是一般的祭祀即可。所以,民间有“对年泪哀哀,三年无人知”的俗话。在三年祭时通常还有兑孝的仪式。在这仪式中,孝子和孝妇把白孝兑换为红孝,并从此日起脱孝,门联等也可以换红了。此前,若是男性亡故,贴青纸联,若是女性亡故则贴黄纸联。在福建晋江一带,实际的二周年祭俗称“三载”,即所谓的三年祭,在这个仪式上,除供奉与祭祀并设宴招待亲友外,也要在此时除服,此俗称“脱麻”,其标志是:此后可以穿平常的衣裳。这以后碰到春节,门上又可以贴出红联。而在福建平潭岛上,两周年祭后,“孝子始饮酒食肉复寝;襻服三月毕始吉服”。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