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习俗,婴儿出生30天为满月,人家多于是日宴请宾朋,庆贺孩子平安无恙,俗称‘办满月酒”。
送礼与宴客鄂东北习俗,有的于是日请亲友吃糖面,有的向乡邻散发印子粑。由于送过祝米,这天亲戚上门多不带礼品,甚至传说满月送礼,孩子难养。红安习俗则不同,满月之日,亲友不仅送礼,而且至亲送礼颇为讲究,有“姑姑袜子姨娘袄,舅妈褂子穿到老”的俗语流传。黄石-带,亲友上门以馈贈“元宝”(鸡蛋)和“长命线”(面条)、衣物等为定俗,谓之“做弥月”。
鄂北一带有的不兴办满月酒,或虽办酒,但较之做三朝或九朝规模要小。而武汉的满月酒则较为隆重。在郊县,是日,亲戚多送抬盒礼,盒分4层,一为肉,二为鱼,三为米、面,四为衣被。其中肉、鱼、米、面各12斤,象征月月红,且每层之上都贴红纸以示喜庆吉利。
鄂东南地区,是日办酒谓之“满月会”。通山一带,满月前一日晚,婿家备轿前往岳家接家婆。家婆送礼谓之“鸡米担”,即一担礼品有鸡有米,还备有一年四季单夹棉全套衣物,且成双配对,忌讳单件。主家宴客,家婆坐首席。在阳新,满月会上主人先行祝词:
“今日是xx初生豚儿,弥月之期。承蒙家婆及各位贵宾,既劳至此,又赐厚礼,不胜感激!贵宾光临,理应备佳肴美酒款待...酒,不一一分敬,统敬九十盅,鞠躬致谢!”
家婆答:
“今日是XX弄璋(瓦)之喜,真是玉麟初降,瑞凤呈祥,弥月之期,我等素手恭喜,愧无厚礼,实感惭愧。酒,谨遵府命,喝九十盅,祝小儿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江汉平原地区的习俗又有所不同。在京山等地,满月又称“大三朝”,主人办酒谓之“吃红蛋"。而公安等地则谓之“吃满月饭”。
礼品亦有别于外地,除摇窝、衣物之外,还有饭菜。通常一担为一桌。娘家人去的越多则饭菜也就送的越多。有的还将娘家礼品一一捡出,摆在床上或桌子上供亲友观赏。
鄂西北-带,男儿满月接客办酒,女儿则提前两天。亲友送礼兴用条盘,有的主人满月日可收几十条盘礼品。是日宴客,忌食鸭子,讳“压子”谐音。在房县,满月日主人买回一只1斤重且啼鸣的仔雄鸡,煮蒸烂熟,产妇一餐吃完,俗称“食满月鸡”。之后,产妇面向床之内侧安睡。
此外,各地流行是日宴请接生婆的习俗,以示答谢。
剃满月头满月之日 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是为婴儿剃头。在孝感,是日剃头谓之“剃胎毛”,并将剃掉的毛发装好高挂于室内,意为日后小儿有胆识。武昌县(今武昌区)习俗,满月剃发时,要请“全福人”抱小儿坐于堂中,剃毕,再以嚼碎的陈茶叶擦抹头皮,传说,如此则头皮色青。尔后给小儿试穿新衣。有的地区,小孩并不在满月时剃头,如鄂西北一带,男孩满月两天后剃头,女孩则于满月前两天剃头。
鄂东北新洲一带婴儿半月即行剃头。而江汉平原的监利等地,婴儿降生后七八个月方请理发师傅剃头。在黄梅,孩子满月后须择吉日方可剃头,之后戴上小帽拜菩萨。有的在剃头后还兴滚头仪式。如黄冈一带,小儿剃满月头后,师傅用熟鸡蛋在小儿头上滚动,且边滚边唱“前滚后滚,红花满项”,然后将蛋给邻里孩童分食。
鄂西南-带剃头时,要给理发师傅封红包,钱额以“十二”为吉利,意为月月发财,名之为“月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