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俗文化网,专业的民俗文化专业库

家族习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民俗 > 家族习俗

湖南家族礼仪④:家族[第四部分]

四、祭祀祭祀是旧时家庭、家族的头等大事,湖南境内一般分为家祭、庙祭和墓祭三种。家祭的仪式较为简单,即在每户人家的堂屋祭祀祖先。每月的初一、十五,全家即聚在堂屋的神...

四、祭祀

祭祀是旧时家庭、家族的头等大事,湖南境内一般分为家祭、庙祭和墓祭三种。家祭的仪式较为简单,即在每户人家的堂屋祭祀祖先。每月的初一、十五,全家即聚在堂屋的神龛前,供奉果蔬,焚香膜拜。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在故居的堂屋里,指着神龛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每月初一和十五做功课的地方,就是指的家祭。至今在湘中和湘南地区,堂屋里还悬有神龛,上书“天地国亲师”五字,挂有祖先或者是故去父母的遗像,就是湖南地区旧时家祭习俗的遗痕。

庙祭即是在宗祠举行的全族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在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大年初一和远祖的忌诞日举行。在清末,“长沙、永州、衡州宝庆各属之清明、中元、冬至等会,浏阳、武冈、慈利等州县之冬至致祀,序齿酸祭,举酒颁胙,习以为欢。桂阳于春秋会祭之外,有随时集总祠议事之规定。”各地的祭祖从时间到内容大同小异,但春、秋两祭则是不可缺少的。一些地方改秋祭为冬祭,一般以不违农时、合族方便为原则。以祠堂为一大族,对于办祭规则、祭祀仪式、祭器设置和经费安排都有明文规定,如湘潭县鼓磉洲罗氏即有《宗祠办祭规则》共十条:

——春祭原期三月十五日,近改清明日为每年春祭定期。东作方兴,与祭者恒少,故止当年四人办理;冬祭定期十月初二日,万宝告成,远近毕集,费用浩繁,故分四堂办理:凡己、酉、丑年新屋堂办,寅午、戌年湖田堂办,亥卯、未年杜山堂办,申、子、辰年蕨山堂办。堂虽分四,祭则为一,务宜尽志尽物,恪供祭典,不得分彼此以相夺耀。其承办祭祀者,先年饮福后听本堂公择,得须熟手,善为经理,毋多派远方之人。

image.png

——春祭于清明前十日议事,冬祭于九月初十日议事,某日办齐品物,先数日人祠料理,毋敢怠慢推诿。

——祭祀费用,所派办祭者每人助钱一百文,凡与祭者每人出祭费钱六十四文,如不敷,则开销公项,此往例也。

——牲贵博硕肥脂也,醴贵清洁芬芳也,庶馐贵丰腴而粢盛贵馨香也。至若祭毕炊福,惟是肥甘园蔬,借以醉饱,所以惜物力而节浮费云尔。

——祭祀时惟账房、厨房二处最为紧要,典守者须强干细心,方不失事,一切无事人等不得人此二处之房内,并不许寄银钱衣服等项,犯者罚。

——与祭者无论远近,总以祭之先一日人祠斋宿,务宜衣冠整肃,致敬尽诚,不许戏谑喧哗。所带跟随夫役,并宜戒饬,有犯者罚其主人。

——交祭费时必领一小票,于坐席时照验,原以防闲杂人混人饮食并夫役无知乱人席中。

——饮福后惟司事 及派定算帐者 、远方不能归者仍宿于祠,其近处与祭者各宜归去,有不遵者罚。

——族人有是非口角当人祠理论者,不许于祭祀时言及,或先期后期可也。

——办祭者经管 银钱买备货物,不可苟且。或数目不清,则经手者垫赔;若以少报多、存私人己,一经查出 ,从重罚治。

春秋大祭一般由族长或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值年主祭。“宗子率助祭及执事人等斋宿于祠内,鸡鸣而起,咸盥漱衣服,执事者各执其事,戒各房子孙务宜肃静,毋得喧哗”。早饭前到中堂行礼,“行礼者听呼世派序立,毋得越礼”。礼毕休息片刻,然后吃早饭。早饭后祭祖大典即开始,发鼓三通。奏乐。执事者各执其事。序立。主祭孙就位。四堂分献孙各就位。以下各照世派就位。降神。鞠躬。拜兴(凡四)。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盥洗所。盥洗。复位。诣香案前跪。焚香酹酒。俯伏。兴。平身。复位(司祝诡告曰:今以吉辰有事于祠,敢请历代神主进莅几筵)。参神。鞠躬。拜兴(凡四)。初献礼。执事者进馔。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跪。斟酒。祭酒。奠酒。读祝文。俯伏。兴。鞠躬。拜兴(凡四)。复位。亚献礼。执事者进馔。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跪。斟酒。祭酒。奠酒。俯伏。兴。鞠躬拜兴(凡四)。复位。行侑食礼。主祭孙及分献孙诣神主前侑食。点茶。复位。主祭以下皆出。司祝合门。祝噫欸启门。主祭以下皆复位。主祭孙跪。以下皆跪。饮福酒。祝遐祠(祖考命司祝承致多福,千女哮孙,孙女孝孙,受兹百禄,宜稼于田,眉寿无有害,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兴。告利成。辞神。鞠躬。拜兴(凡四)。焚祝文。纳主。撤馔。礼毕。

祝文:“维年月日,主祭嗣孙某敢昭告于历代祖考(妣)之前,维孟冬(季春)追感岁时,不胜永慕。谨以清酒洁牲、粢盛庶品祗荐岁事。尚飨!”

有的大族还撰写有专门的祭祖文,如长沙阅田张姓,在祭祖时有《告祖文》,春祭时有《春祭文》,冬祭时有《冬祭文》。

告祖文

维某年月日,主告嗣孙某、陪同告嗣孙某等,谨以香楮清酌束帛果品柔毛刚鬣之仪致告干清河张氏历代祖(考妣)之神位前日:于惟我祖,源远流长。曲江广汉,迁徙何常。有明中叶,隶籍荆湘。潮宗古道,门巷犹芳。再传而后,派衍东乡。阅田卜处,而炽而昌。自新祠宇,历荐馨香。序昭序穆,位次孔彰。滋当长至,深感露霜,载备祭祀,不敢息遑,有帛盛篚,有酒称觞。告纯告杀,洁尔豕羊。质明行事,今夕肃将。骏奔典重,罗释一堂。伏冀我祖,临上质旁。鉴兹忱悃,欣然来尝。谨告。

春祭文

翳维我祖,轩皇别派,湘楚开基,两朝之积累良深,百世之宗支寝盛。谋眙燕翼,本孝友以传家;典重骏奔,荐馨香而告庙。音容宛在,寝寐难忘,当节后乎禁烟,益感深于濡露。盂盛麦饭,对岳麓而今古同悲;纸挂榆钱,望横塘而邱墟长渺。东门伊迩,芳冢增凄;南国匪遥,遗徽不没。敬展阅田之墓,敢竭微忱,虔修荐寝之文,用光时祀,伏冀先灵来格,租泽长流,示默相于无形;辉联甲第,锡修祥而有象,庆恰壬林。尚飨。

冬祭文

维年某维月某朔日某越祭日某,主祭孙某分献孙某、与祭孙某等,谨以香楮束帛、清酌时馐之仪致祭于清河始祖(考妣)、二世祖(考妣)、三世祖(考妣)、四世祖(考妣)、各房历代(昭穆)祖(考妣)之神位前曰:惟我祖系出轩辕,派延荆楚,制弓矢以受氏,史纪鸿漠,笃孝友以传家,诗歌燕喜。曲江、广汉两朝之遗泽云遥,湘水、岳云三代之钟灵独厚。创阅田之宏业,庆術三房;开守卫之先声,芳流千古。本忠孝节廉以垂训,合士农工贾而承先,箕裘绵弓冶之庥,春秋切露霜之感,家声丕振,时祀宜修。兹者亚岁迎祥,元冥司令,睹一阳之来复,肃三爵以明度。裳衣与灯烛交辉,黍稷共频繁载献,煮蒿馥郁咸恪,荐乎馨香;礼乐昭明益致,严于对越。伏冀祖灵来格,世德作求,爱然见忾,然闻隐接音容于几席;潜为移默为化,续延氏族之簪缨。尚飨。

祭祖文所表达的是内心对祖先的崇敬和热爱,与祭祀神鬼完全不同。祭祖这种形式,源于对在生父母的敬爱,由父母而及父母的父母,进而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列祖列宗。而同一个祖先的子孙,必然产生同根同祖的亲缘,必然会把同一祖先的人团结到一起,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将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联系在一个共同体中。

庙祭除敬宗外,还有收族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敬宗收族。族中遇到朝廷追赠考妣官爵、生儿等喜庆之事,都须在宗庙行告祖礼,如果是生嫡长孙或嫡孙,一到满月就要告于祖位,全家序立祠堂前,启椟出神主后,宗子到香案前跪下焚香,酹酒于茅沙之上,伏身两拜,众人四拜。主人和主妇分别斟酒点茶,宣读告辞。

告辞呈式一般是“(某)之妇某氏以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第几子,名某,取见”的字样。主妇还要抱新生儿立于阶前,四拜。如果生的是庶子庶孙,一般就不再设茶酒,仅启椟,不取出神主。墓祭亦较庙祭为简单,主要是清明节扫墓,衡阳等地,在十月初一扫墓,称之为小阳春上坟。大年三十或初一上香。清明节扫墓,湖南境内叫法不一,有的称挂坟、挂清明,一般要清理坟茔旁的野草杂树,略为修整。大年三十或初一,全家人一般要到祖坟上,香,湖南各地作法不一,有的送灯,为先人照明。

五、祖产

凡大族必有公产,族产有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有宗祠、族塾族田(祭田、义田和学田等)、店铺和手工作坊等,动产主要指公积金。族产用于举办宗族的各项活动和公共事业,如修族谱、办义学、定期聚会祭祖、集众议事、以及架桥修路、设置茶亭、救济贫困的族人等,从经济上维持宗族活动,吸引族人,而不致使宗族离散。族田族产是宗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湘中族姓,富庶者往往预筹多金,为慈善事业。凡族人力不能营丧葬嫁娶,或嫠妇孤儿之无可存活,胥侬助有等。"族产的社会功能除祭祀外,还有教化、抚恤等作用。据清末调查,“湘中巨族,多立义墊,如长沙李氏义学、黄氏义学,平江余氏义塾、罗氏义墊,石门严溪谭姓族学之

类,不可胜纪。”一般家族中的贫寒子弟,均可送至这一类公益性质的族学学习。湖南有许多知名历史人物,都得力于族学的资助。

在族学中,除宣讲儒家的孔孟之道外,还要教育族中子弟本族族源、族规、先祖事迹和忠孝友悌之道,宣讲家法。如“蓝山于春秋之季,族之父老集子弟课以孝弟之道、忠信之行”;“衡阳某姓于义塾外,年集族党学童,由族长发问考....或于岁时聚会,课诸子以孝弟之道、忠信之行”。通过这种教化,向本族子弟灌输封建宗法思想。在族内扶贫帮困也是维系家族、团结族人、稳定社会所必须的。湖南的一些世家大族一般都十分重视族内抚恤,“如益阳文承斋,于孤寡之子,岁给谷七担;宁乡童族之捐置义田,湘乡之蒋氏义庄罗氏义庄,湘潭之邓氏义庄,道州之祭祀会、清明会,永明之老人会、新人会;衡阳之预储财产,为荒年赈济之备。湘阴蔡祠,年于冬至日鸠集谷六十担,分赡族中鳏寡孤独、废疾无养者。”图对于败坏家风、不守族规的族人,抚恤一项又成为族长惩罚他们的手段,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赈济他们。

六、族谱

族谱又称宗谱、家谱、家乘。湖南的族谱文化十分发达,凡族必有谱,谱有总谱和支谱之分。族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发源、迁徙生息和繁衍的历史。为了家族的历史不被湮没,许多宗族对修谱的时间有明文规定,或三十年一修,或五十年一修。长沙阅田张家,即在光绪二十八年编修的《族谱》中规定:“续修家谱,当以三十年为断,及此不修,遗立必多,虽有贤子孙亦难于着笔”。因此,旧时的湖南人士,只要事业发达,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总是把修谱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修谱的决定一般都在祭祖时由全族大会作出。决定作出后,一族上下无论贵贱贫富均需出钱出力,共襄其成。首先成立包括族长房长在内的修谱班子,选举总纂、总理、主修,设立董修倡修、房修、监修纂修、协修、助修和校对等专职人员,商订凡例,确立家谱体例。修谱有一定的程式,湖南现存的族谱,多为欧式和苏式,即欧阳修的体例和苏轼的体例。新化县罗氏的八修族谱,曾对凡例作了十条规定,从中可知湖南族谱体例的大概:

——定书法:谱有欧式苏式,今谱参用欧、苏两式,自迁伯公以下,每图五代横联,名则大书,右注某人子,左注官爵字号:生没葬所、山向,书子女婿,幼死者书殇,年未至六十年止称年几士岁不得云寿,其生没年月,葬所失考者,姑从略,不得妄加附会,致滋讹舛。

——严妻妾:嫡妻书配,继书娶,三四续则书续,妾书副室,嫡妻虽无子,必书其生没葬所,重元配也。闺女续弦,则书继配,与元配同,无元配而娶再醮之妇者,妇道虽贤,亦止书娶,崇闺范也。至嫡庶所生子女,必分注于某氏下,明所由生也。

——样桃继:凡出继者,于生父名下第几子某注明出继某人为嗣,某一子两桃者,则注兼承某人祧,示有所归也。继父名下则书人继某人几子,兼桃者则书兼祧子某,明所自出也。

——正位序:凡人继、 承祧者,必须伦序相当,其有人继失序者,不书,其子酌归原族者,仍得于其原族者。

——辨长幼:凡书法以齿为序,至论嫡庶,则有弟由嫡出而名先于兄,兄由庶出而名后于弟者,不得仍执齿之长幼,以乱宗法也。

——审婚嫁:凡子已婚曰“配”,未婚日“聘”,曰“订”,女已嫁日“适";未嫁曰“许" ,未许曰“待字”。至女人必以从一为正,若女出而再适者,止书前婿,后婿虽贤不书,明非妇道也。

——明庙绝 :妻经改适者,不书;或生有子女者,则注某氏。改适,被出者书出,均不载生没,盖下堂之妇,本不应然,既已生子,子无绝母之义也。

——杜异姓:抚收子及随妻带来子不书,婚后所生之子,迟速不符常者,均不书,各房经手董事先书切结存祠,以便稽查。

一一谨收族:族内人众丁繁,枝分叶散,子孙有远迁外出募游久出未还者,知其所在,书徙往某处,不知者书远出,若母嫁而随,书随母寓某处,谱仍记名,冀来归也。

——崇忠烈:凡族内有孝子、忠臣、贞女,固人所难能也,无论现存:已往,据实备载,使日后子孙触目奋兴,交相鼓舞,以励将来也。

山族谱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到一个家族历史的方方面面,有辅文,正文,图表等等,一部族谱,篇幅大者有百万言,小部头也有一二十万字。内容分卷,篇幅分册。如中华民国十年(1921)宁乡县《南塘刘氏四修族谱》,即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家族族谱,就有正文17卷,再加卷首1卷,共18卷18册。各卷的内容有:卷首为四修序、目录、四修凡例、四修名目、源流图说初修跋、初修叙、初修凡例、初修名目、重修谱引、重修叙、重修跋、墨谱叙、重修说、重修名目、重修凡例、三修叙、三修名目、三修凡例。卷一为节烈旌表节教旌表、恩纶。卷二为家训律条、家约、祠规、年表。卷三上为宗祠图、旧祠碑记、重修兑捐祠碑、节烈祠图、节烈祠祭田碑、节孝坊图、益祀祠图记、节烈诗纪、节烈诗序、节烈诗跋;卷三下为祠堂碑记,重修关庙碑纪、关圣祭文、晖房山俨公捐银碑、昭祖坟禁碑记宗祠契据、节烈祠契据、映房兑管山地契据、昭祖墓产始末纪略、昭房公契、之铤派下玉和业契得胜祭产碑文、晖房端告捐契、晖房盛廷文契、旺房眠牛山钳禁合约、旺房益祀祠契据祭从宜、丧礼从宜服制图、墓图。卷四上为节烈纪略、节孝纪略老人纪略、寿文寿序、行状行述、祭文、像赞、述怀、墓志铭;卷四下为各房传赞。卷五为班派、始祖映房、昭房垂丝。卷六为晖房、旺房、旻房垂丝。卷七为始迁祖世系、映房世系。卷八至卷十六为各房世系。卷十七为旻房世系、领谱字号、捐款名目。族谱的序一般要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士撰写。还有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巨擘,他们作序不仅仅是褒扬一个家族对社会的贡献,还会提出一些对修缮族谱的见解,肯定和指出族谱的优劣,为后来修谱所借鉴。现存的民国二十二年桃江县《丁氏宗谱》,即收有国民党监察院院长蔡元培的序,蔡在序中肯定了该谱“辨昭穆、别亲疏、沿流溯源”的作用,还指出了六大优点:“系表中夫妇平列,不以夫统妻,删除‘侧室'、‘副室'等字样,优点一;女子亦列在系,优点二;妇人改嫁直书不讳,优点三;族立学校有学产表,优点四;丁口多寡有统计表,优点五;墓志家传有过于粉饰与行事不符者斥去不录,优点六。”可见在民国时期,家谱已在男女平等、秉笔直书等方面克服了旧谱中的一些通病,家谱的科学价值在提高。

湖南旧时的修谱,还有所谓的修谱告祖文,开盘有告祖文,谱成有告祖文,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族谱的重视和虔诚。兹录如下:

“猗欤我祖,由赣迁新。鸿图大启,明德惟馨。自宋迄今,历年千百。子继孙绳,丕承前烈。吾族有族,创自明代。卅年一修,已历七届。通谱合编,实自今始。宗族扩大,缉熙敬止。从此公姓,日益蕃昌。精诚团结,祖德弥光。兹值开盘,刊印世系宗房支派,连成一气。爰陈不腆,昭告惟诚。仰祈默佑,顺利进行。祖灵不远,如在其上。鉴此葵忱,歆兹柜鬯。

皇皇我祖,克明峻德。卵翼子孙,蕃椒衍瓞。卓哉先达,谊笃亲亲。迭修家乘,纪载人文。本届修谱,为便利计。图录合编,稍异旧制。历时八月,始告成功。或原或委,贯彻始终。兹当蕆事,敬告先人。具陈牲醴,略表微忱。伏冀在天,陟降庭止。聿观厥成,佑我后起。”

族谱是神圣的,各房各支领谱后,均要妥善保存,一般秘不示人,更不能出卖。每年家族大祭时,都要将族谱带到祠堂查验,如果保管不善,将要受到族内长辈和族长的训饬,擅自出卖的将被视为不肖子孙而逐出家族。有的家族为妥善保存族谱,特别配制一种谱箱,用来收藏族谱,并分别编上序号。在光绪二十六年长沙七里港《张氏续修族谱》的祠规中,就有“族谱共计四十八册,编列字号,将一册存祠,余谱分发各房嗣孙承领。即于领谱章程后注明某字号系某名承领。公议每册出备领费钱二千文,每逢甲己年祀祖之期,各奉谱人祠公同验看,倘有不到及蠹蚀墨迹油污损坏者,从重处罚,将原谱扣留,另择妥人承领,以昭慎重”的条文。长沙阅田的张氏则规定凡“子、午、卯、西年冬至日会验”家谱。还有一些大族把领谱、保存族谱、验谱和处罚写入家规,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中即有《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亨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油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誊。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捎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人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眙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

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贵。慎之,慎之。”领取新谱的同时,一般要 收缴各房保存的老谱,除留 一二套存祠堂备考之外,其余各部均要销毁。

修谱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明辈序。湖南人称一些对自己家族历史不了解的人为“没有大小”、“不懂规矩”。一个家族,特别是一个祠堂的族众,都会有一个字派。字派最常用的叫法,还有“字辈"、“派语”、“派序"、“辈序”等。一个家族、一个宗族或者一个支派之内制订统一的字派,从而确定一个人在族中的辈份,以免乱伦,同时也区别同姓之家族。宁乡南塘的刘少奇家族,其字派就是:“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刘少奇的谱名叫刘绍璜,是“绍”字辈,他的长子刘允斌,谱名和学名是一样的。南塘刘姓家派共32个字,三十二代后又重新拟定派语。《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也有专门的派系诗:“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思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泽东的父亲叫毛贻昌,“贻"字辈,毛贻昌同时又是谱名。毛泽东和其弟毛泽民、毛泽覃,是“泽"字辈。毛泽东的子侄是“远"字辈,长子毛岸英谱名毛远仁,次子毛岸青和三子毛岸龙谱名毛远义、毛远智;侄辈中有泽民女毛远志、毛远新、泽覃之子毛远大(楚雄)等。又如湘潭齐家,齐白石谱名齐纯芝,他的子女都以谱名,良元、良黼、良琨、良迟、良已、良怜、良芷、良年、良末等。

修订族谱是维持宗法关系的需要,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家族势力走向衰败,大的家族均已解体,修谱已没有社会基础。政府部门也不提倡修族谱。80年代末,沉寂了几十年的修谱活动,又十分活跃起来,如1989年靖州县黄氏总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族谱,主要有黄氏以前源流考、黄姓世系提纲、渠阳黄氏世系等内容,基本沿袭旧谱凡例,谱中的“宋高宗御赐谱赞”、“召龟年公还京招”、“封龟年公为兴国侯诏”、“黄龟年像赞”、“黄香像赞”、“黄暇像赞”、“重修龟年公墓碑”、“圣谕16条”、“朱子家训”、“寿孝录"、“诰封录”、“祠联”等等,内容陈腐。但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纂修族谱缺乏兴趣,热情不高。此外,也还有一股姓氏寻根热,湖南书肆上的姓氏通书、姓氏丛书之类书籍则是汗牛充栋,迎合一部分人们寻根问祖、研究姓氏起源等的需要。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