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祠堂
族必有祠,祠堂就是宗族敬祖收族之地,是宗族的象征和权力中心。湖南境内,祠堂遍布城乡各地,凡族居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族人“各量力集缗,建总祠、支祠或家庙,于族居密迩,为岁时伏腊敬宗收族之地。”祠堂都建成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数开数进。-般都有高大的正殿,依总祠、支祠和家庙的不同性质,陈设和供奉一族或一支、一家已逝去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正殿前有天井和庭院,有的还有戏台。周围有廊庑、厢房。外建高耸的围墙,形成一个大院。有些大家族,特别是出过达官显贵的家族,祠堂更是建得规模庞大,富丽堂皇。
到了清朝,政府对宗祠建筑还有明文规定: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宗祠大堂五开间,台阶五级,东西两庑各三间,有两重南门,围以院墙,并可以开东西侧门。四至七品中层官员的家庙,堂屋三开间,台阶三级,东西庑各一个。八九品小官家庙,堂屋一开间,台阶一级,院子仅一道正门。
祠堂内一般都配挂有匾对,成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浏阳版贝罗魁达祠,门联为“一门忠孝;百世簪缨。”寝堂匾额为“四济其美”,中厅匾额为“善政风存”。湘潭鼓磉洲罗氏宗祠及元享公支祠都有匾对,其宗祠寝堂匾额“名洲世宅”即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题。
族人对于修筑宗祠均怀有一种类似宗教的热情,有不少名卿巨宦在富贵后均乐于牵头总理其事。如湘乡湾洲罗氏宗祠就由湘军将领罗泽南主修,结构庞大,功能配套。祠庙蒇事后罗氏还亲笔撰写了《修罗氏宗祠记》,纪其沿革。全文如下:
我湾洲罗氏赐宴、赐松两公后裔,派分十柱,积公费置田为课士宾兴费。道光甲辰,余谋于族曰:积公费以为祖也,两房岁以清明分祀宴、松两公,於两公所自出之祖未尝修祠致祭,子孙之心有歉焉,报本追远,为事之不容缓者,族众皆以为然,乃总括公费之存余者,谋以修祠。是年芸皋叔登贤,书其书文藻,亦将人京候铨。
给公车费八十千,所余之钱仅六十千矣。岁祗收公租二十余石。乙已夏,余自长沙解馆归,慨然曰:公费如是其不敷,必俟其裕而建祠,直不知何年始成,非捐金以为之不可,族中诸父老皆然之。六月十五日,议乃定,卜基於湾洲罗户桥之右,其地双溪环绕,诸峰罗列,前朝冠缨,后坐玉屏,宗族皆日吉地、属宗人尚志以公田易之。稍隘,又以公田易应运之田以益之,於是绘图定式,登山庀材,择期兴事。命工毕,然后向族中议捐,自顷以来,天下财用多不足,我族尤甚,然皆以为祖宗之事,乐输之不吝。各房之积公费者,亦量其祭资之多寡而捐之。有未积公费者,或醵钱以书其祖父之名,其钱皆陆续送公以应用,但钱少而功巨,非极从省约不能济也。因计所售之树,派族中壮者二百余名,令以一日运之,是日不约而至者四百余人,诸山之树一日毕至。陶工砖与距祠三里,刻期周流运之,冬日短,悉以鸡鸣至。有一日运至三十余次者,有一肩至二百斤者,争先恐后,以竭其力而后快。前后所运,无不自备糗粮,未尝需公食也,累竹为架,有竹者送之,未尝用公钱也。各工以时馈以酒食,皆主修及各房公费递馈之,限以五六日为期,自始事以至功毕,悉如约而至,未尝费公资也。主修之人,或会约公务、或劝催捐项、或动办钱货、或人山度树、或在祠督监工匠,莫不自备食用。每醵钱沽酒列坐,工作中举杯劝饮,论及居家处世,敦伦睦族之道,虽严风冽霜中而不自觉其疲。各房有私馈主修以酒食者,则招队畅饮之,未尝用公财也。其余一切,当用者公用之,可省者省之,是以其功虽巨,而所费亦不繁。祠凡两楹,上楹为主堂,堂之内为寝室三,始祖之神居中,东以二世祖配之,西以三世祖配之。祭之日,请主出于堂而饷祀焉。取太甲奉先思孝之义,额曰思孝堂。摹宋朱子忠孝廉节四大字于堂之两壁,堂以下两傍建乐楼二,下楹为一堂,族事于此论断之。楷书家训及宗祠仪则悬之。俾知父子兄弟夫妇之道,人品心术之要及祭祀之仪,坐作进退之节,左右厢房为与祭者斋宿之所,择丙午十一月初三日迎主人祠,岁以冬至日致祀。乃总计陶瓦砖石漆髹土木之工若干,捐钱若千,而汇计之,动用公钱,几若干而已,主修者泽南与提臣、疏九、石因也。监修者以辉、俊严、惟一、登瀛、永寿、寅伯、迪吉、成绮、必祥、特生、国裔、昆载也。忆自定议以来,迄宗祠告成之日,不过数日耳。堂构巍然,先灵以妥,报本追远之思,于是乎可伸,固祖宗在天之灵有以默启之。然非族众之一心与诸公之慎重其事,不克至此,谨纪其事,俾后人知祠之所由成,且以见为公事者非如是不能济也。至于堂之后或更立寝室,祠之旁或增置学塾,是在乎后之继起者。
宗祠建造完工后,宗族一般都制订有 管理宗族事务特别是宗祠的一整套制度,管理系统有族长、分支长房长以及其他职事人员。衡山县称族长为征首,湘潭县设当年,即所谓经理当年祠堂之事,职掌有祭祀完饷收租修理祠宇、查点器物和钱谷出入等,凡事大者传族众集议,事小者秉公径行。祠堂设有专职看守,“司晨暮,奉香灯,严朔望" ,打扫卫生,事务殷繁,一般由本族人士担任,并有一定的报酬。湘潭鼓磉洲《罗氏九修族谱》中就有《家祠当年经理规则》,对宗祠管理有明文规定:
一、当年定期十日十五日交卸,祭毕未饮福之先,看轮该某房当年,本房房长于近地择定可者二人,大书“某年当年某人”,贴祠厅壁,先期新当年发帖,请上手当年及各房长至期偕集,将上手用过钱谷数彻底算明,及除剩银钱,存留租谷并各项字约概交下手,俱行载簿,以见交受清白,然后散归。
一、春祭系当年专办,冬祭则当年于九月初发帖,传知派定办祭之人,约九月中人祠公议,当年发银拨租办理,祭毕清算。
一、完饷,祠田及墓田册名不一,正饷军民不一,南漕加津不--,务宜照单查册全完,倘有遗漏,惟当年是问。
一、收租,有田租、土租及渔埠等项,皆秋后催索,或水旱踏看减纳,俱听当年处分,惟退佃、招佃,则集各房公议。
一、修理祠宇,置买器物及钱谷出人,当年经理载清用数,于交卸日公算,毫厘有差,从重罚治。
一、祠堂田契各项字约,原择族中殷实老成谨慎一 人收掌封号,登簿记载记名。倘收藏不谨,稍有指污,重贵重罚;若其人年老,子孙不愿领收,必合族慎选其人,以交代焉。
光绪二十六年长沙七里港<张氏续修族谱>中设有《祠规》,其中对司职宗祠人员提出了要求:“经理祠内祀事,必择老诚二人,三年一换。其祠内器皿诸项,立有点单,毋得搬用出借。年满之日,必照原单清点交与下手,倘有与点单不符者,断令上手赔补。
至住祠屋、佃公田人,其斟酌可否,皆系经理之责,局外不得挟嫌图贿异议。”长沙阅田的张家,对管理人事规定得更细,有七项条文:
祠内举户首一人,房长三人,凡族中有事必先邀户首、房长列祠内理论,不得擅兴争讼,藐视族人,违者议罚。其所举户首、房长,不论年派大小,只取为人忠直明理。议定户首五年一轮,房长三年一轮。倘户首房长妄自尊大,挟私坏公,革退另举。
祠内举总管一人,司理银钱账目,五年一轮,值年两人,承办祭礼一切,三年一轮。上交下接,逐一清楚,不许争充,不许滥举,倘下首不力,仍归上首承管承办。
户首房长、总管、值年,凡祠内有事,宜一传即到,不得藉故推诿,玩惕公事,致坏大局。违者,听众议罚。
祠租及各项所入,除祭祀香油岁修诸应用外,余数即交总管,见月一分行息,一逢交卸之年,概行缴出。倘有亏虚支展,传族严追,决不徇情。
祠内添置器物及岁修用费,值年人须与总管会商,不得擅有使用,浪费分文。违者,听众议罚,以示警戒。祠契、祠簿、祠据分交户首、总管收存,于存祠谱后编末添四页,凡领契领薄、领据诸人,注名其中,或轮流更换,亦载明某年某月交某人手,以便查考,余谱则无此四页。
祠内器具,概由总管用簿登记,交值年人轮流收管,不许租借,未收藏者,由值年点交守祠人随时检看,不得遗失破毁。倘有遗失,该值年赔补。
祠山壕围一体坚固,方能蓄禁竹木,并着守祠人随时巡视,以防偷侵,不许私行砍伐,即有枯损,亦须公验方可。如有擅自砍伐, 计值加倍罚钱,重则以家法惩治宁乡的沩宁水口张械的后裔在选择族内公职时,采取由各房头抽调的办法,轮流更替,以显示族内事务平等:
——公择族长一人,不拘房份班派,总以正直能干者允任,只论办事贤否,不拘年限。祠中有重要事件,须与族长会商、许可,方能执行,否则作为无效。
——择总管一人,以礼、禄、祚 、祐四房殷实老成者轮流充任,三年一届,所有字约、契据、公谱、重要物件,均归管理。受事之日,逐件交接清白,书立领字交族长收执。逢子、午、卯、酉秋祭,将经手账目凭众核算,交卸清楚,将原立领字收回。倘有侵蚀情弊,族众追究处罚。
——择经管四人,兼充房长,以礼、禄、祚、柘四房每房择一能可办事者充任,三年一届。每逢祭祀,备办物件,先期四人会商,至总管处领款,斟酌预备,不得临期违误苟且。倘祠中有事会议,均应到场预备一切,本房有事相投,须竭力排解,均归理处。
——房长理处者,各归各房经管兼房长人理处,倘彼此执拗难妥者,再经投族长秉公剖断,切不可递然兴讼,致伤族谊,并受讼累,是为至要。
上一篇:湖南家族礼仪②:家族[第二部分]
下一篇:湖南家族礼仪④:家族[第四部分]